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綠色和平等機構1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粉煤灰排放量在過去8年間增加了2.5倍,已成為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的最大單一排放源,燃煤大氣污染已成為威脅中國公眾的主要因素之一。
粉煤灰是燃煤鍋爐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固體顆粒物,是火力發電廠煤炭燃燒的副產品。粉煤灰包括除塵器收集到的飛灰和爐底排出的爐渣(通常稱為底灰)。除塵器未被捕捉到的那部分飛灰進入大氣,成為燃煤空氣污染的懸浮顆粒物。
上述機構15日上午發布的《煤炭的真實成本——大氣污染與公眾健康》研究報告指出,2009年,中國粉煤灰的產量達到了3.75億噸,相當于當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總量的兩倍多;其體積可達到4.24億立方米,相當于每2分半鐘填滿1個標準游泳池,每天填滿1個水立方。
調查人員在對14家火電廠粉煤灰進行檢測后發現,粉煤灰中有20多種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化合物等物質,其中包括可能導致神經系統損傷、出生缺陷甚至癌癥的重金屬。
按照報告的估算,中國每年約有共2.5萬噸的鎘、鉻、砷、汞和鉛五種國家重點監控的重金屬,隨粉煤灰的排放進入到自然環境中。綠色和平對火電廠灰場附近的地表水進行了檢測,其中有4家建廠的檢測項目濃度超過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和《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有3家火電廠的檢測項目濃度超過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在被調查的14家火電廠中,大多數灰場的選址、防揚散、防滲漏、防流失措施遠不足以達到有效防治粉煤灰環境污染的目的。
報告稱,“中國的粉煤灰污染問題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楊愛倫告訴記者,“其中最大的假象便是普遍認為中國的粉煤灰綜合回收利用率能達到60%以上,而實際情況可能都不到30%。”
報告稱,中國每年產生粉煤灰3.75億噸,相當于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總量的兩倍多。
粉煤灰的處置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火電廠征地貯存粉煤灰,通過濕法排灰將粉煤灰排入貯灰池沉淀儲放,或是通過干法排灰將粉煤灰運送到貯灰場儲放;另外一種是對粉煤灰進行綜合利用,通常用于建材生產、建筑工程等。
報告指出,不管是干法處理還是濕法處理,除非有非常完善的封存處理,否則由粉煤灰導致的二次揚塵污染都很嚴重,對于居住在灰場下風口的居民的影響尤為明顯。
監測表明,當風力達到四級時,粉煤灰的沉降范圍可達10萬~15萬平方公里,對灰場以外較遠的范圍內都能構成污染威脅。中國北方省份內蒙古、山西、新疆等是西北風的源頭,而在這些地區煤炭、火電工業集中,大量排放的粉煤灰在風力作用下成為沙塵暴的成分之一,向東南方向遷移,加重了沙塵污染。
如果灰場的防滲措施不當,在長期堆儲的過程中,粉煤灰中的有害物質會滲透到水體中。粉煤灰也會隨風擴散,擴散到河流、湖泊中,污染水體。
調查人員發現,隨著中國火電裝機的進一步擴張,火電廠征地貯存粉煤灰所導致的占地問題也日趨嚴重,同時灰場方圓數百米內的土地也會受到飄落降塵影響。由于粉煤灰高鹽高堿,下滲、擴散到土地導致周邊土地鹽堿化,不再適于農作物的種植,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
報告稱,一方面是燃煤電廠高速發展,粉煤灰數量急增,綜合利用率被夸大;另一方面是環境污染防治政策體系不完善,環境執法薄弱。在我國,粉煤灰被作為一般固體廢物加以管理,與粉煤灰的污染防治相關的法規缺乏操作性、實施標準缺乏針對性及強制性。
在這份報告中,上述機構建議國家開展一次全國性的粉煤灰污染環境專項集中整治活動,全面排查火電行業粉煤灰綜合利用率。像治理煤礦安全生產事故一樣,加大對煤灰污染環境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完善粉煤灰治理的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煤炭的價格形成體制,出臺碳稅、資源稅等政策將煤炭的外部環境等成本內部化。同時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發展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逐步減少對煤炭的過度依賴,從源頭上控制粉煤灰污染。
相關閱讀:甘雨溝的粉煤灰場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王輦莊鄉有一個甘雨溝村。從1995年開始,村西一起風,村里的能見度就不足十米,到處是滾滾煙塵。因為在距離村莊的400米處,有一個方圓幾平方公里的粉煤灰場。
這個粉煤灰場是二三十里外的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陡河發電廠設立的。
發電燃煤產生的粉煤灰,通過“水除塵”處理,經高壓排漿泵運輸到粉煤灰場儲存。長年累月,因儲存的水和粉煤灰越來越多,又沒有采取適當的排水設施,致使灰場周圍的地下水位逐漸升高,粉煤灰隨風而起。
甘雨溝村有130多年的歷史,因為原來沒有地下水,村子原來的名稱,叫“干雨溝”。村民張明說,30多年前村里人打井,到150米深都沒有水,但現在不到1米就有水了。在村里的路面上,時不時有水珠往外冒。
甘雨溝村老村長張樹民告訴記者,因村民長期身體接觸灰塵和喝電廠灰廠滲透的污水,全村40%以上的村民要么皮膚出疙瘩,要么胳膊腿疼,育齡婦女80%以上雙乳腺增生。因灰塵污染,果樹、玉米也不能正常授粉,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這幾年,村民們不停地與電廠和當地政府溝通,尋求解決辦法。
可喜的是,在河北省環保聯合會、唐山市環保局、橄欖綠等政府部門和環保組織的幫助下,2009年7月18日,各方坐在一起召開了“甘雨溝村環境污染圓桌對話會”。
記者了解到,甘雨溝村環境污染得到了唐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根據唐山市委、市政府“關于處理陡電與周邊村矛盾問題協調意見[唐辦字2008年130號]”的文件精神,電廠在先期賠付的基礎上,用4年時間分期對受害村民進行補償。如發現受損房屋中危房比例占全村總戶數的68%以上時,將對全村進行整體翻建。
轉載于新浪網